在宣城市的版圖上,青弋江大道水陽江大橋不僅是交通樞紐的重要節點,更是城市發展的見證者,這座大橋的建設,承載著“路港人”的夢想與期待。
從規劃之初,青弋江項目就被賦予了重要使命,將大幅提升過境交通效率,成為連接城市的關鍵通道,有效緩解市區的交通擁堵狀況。為了確保工程順利推進,項目部精心策劃,科學施工,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專業度投入建設中。
艱難起步 爬坡上坎快速推進
作為青弋江大道的核心控制性工程,水陽江特大橋跨越水陽江三級航道,橋梁全長約1489米,主橋跨徑組合為126+210+126米,寬度35米。項目在初期施工遇到了復雜的地質條件,尤其是在樁基施工階段,地下存在多層溶洞裂隙,給成樁作業帶來了極大困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項目團隊進行了詳細的地質勘探,及時調整施工方案。通過超前鉆探、采用永久鋼護筒與地層注漿加固相結合的措施,順利解決了樁基成孔難題,為后續施工奠定了堅實基礎。
精密施工 勇于突破技術難關
作為跨越水陽江航道的重要橋梁,水陽江特大橋的建設還面臨著如何在不影響航運的情況下順利施工的挑戰。項目部優化施工組織方案,始終保持高標準的質量控制,嚴格落實技術交底,采用懸臂掛籃施工法,并使用第三方監控,對懸澆施工的線型控制進行實時測量,保證各項控制指標符合要求,確保橋梁全幅35米寬的橋面能夠一次性澆筑成型,同時保證了施工過程中對水陽江航道的影響降到最低。在邊跨合龍施工前,召開合龍段施工專題會議優化施工和技術方案,采用臨時勁性骨架吊架施工方式,采取水箱配重以保證懸臂平衡對稱,澆筑時隨混凝土自重增加進行精確減載。項目還先后開展了《寬幅矮塔斜拉橋設計與建造關鍵技術研究》《皖南巖溶區橋梁樁基承載機理及施工關鍵技術研究》兩項省住建廳科技計劃項目研究,采用先進的BIM技術、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云存儲等技術,構建數智化工地。在多項硬科技的加持下,通過全體建設者的共同努力,水陽江特大橋順利竣工,質量和進度均達到了預期目標。
全力以赴 確保工程按期交付
在勞動競賽中青弋江項目以完成節點目標為重點,鼓干勁,振精神,大干快上生產建設高歌猛進。項目部認真制定競賽活動方案,重整職工隊伍,強化責任分區,在施工過程中,項目部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與各方單位的協調與配合,定期組織召開施工進度協調會,合理利用夜間間隙,抓好質量安全管控,有序推動各節點施工,確保通車目標落實落地。
黨建引領 群團同頻共促發展
在黨支部的帶領下,全體職工迅速響應 EPC 項目需求,組建專業隊伍,全面推進各項關鍵工作,確保項目扎實起步。支部書記項鵬與項目黨員挺身而出,組成“黨員突擊隊”,開展集中攻堅行動,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隨后,“青年突擊隊”“巾幗突擊隊”“勞模突擊隊”等迅速集結,在履約管理、技術創新、品牌建設等方面形成強大合力。青年職工還積極投身治安巡邏、防溺水巡查及宣傳、防電詐宣傳等志愿服務活動,展現了公司的社會責任和企業擔當。憑借優秀的成績和出色的表現,項目榮獲3項省QC成果一等獎,工會驛站獲評宣城市總工會“三星”站點,為戶外勞動者提供貼心服務,書寫了黨建與項目建設同頻共振的精彩篇章。
碩果累累 銳意進取屢創佳績
在工程建設的征程中,項目部一路高歌猛進,斬獲多項殊榮,在多個領域取得了顯著成績。先后取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授予的“綠色工地”“智慧工地”試點、省、市建筑安全生產標準化工地稱號;榮獲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立功競賽三等獎;獲得集團年度“先進黨支部”2024年一季度“紅旗項目”稱號;先后獲公司級榮譽6項、另有項目7人獲公司及以上榮譽,這一項項成績也見證了項目部全體人員的辛勤付出和卓越表現。
立足當下 不忘初心賡續未來
如今,水陽江特大橋正式通車,這一成果意義非凡。它不僅標志著青弋江大道九標段項目部打贏了一場漂亮的攻堅戰,更是公司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技術實力與管理能力的有力彰顯。更為重要的是,作為關鍵交通樞紐的水陽江特大橋,宛如一條巨龍橫跨兩岸,成功串聯起宣城市主城區與經濟開發區,讓城市的交通脈絡更加暢通無阻。為地方經濟的蓬勃發展裝上了強勁引擎,在宣城市的道路交通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為公司的發展增添了光輝榮耀的篇章。